蒸发器原理结构简介

发布时间:2024-04-09 15:45:29 来源:小九直播下载电脑版

  近年来,国内外差不多都是从改造管束着手以减薄液膜厚度来提升蒸发强度。例如,我国某研究所对多种不同形式的管子进行冷凝实验,最后选出一种较好的管外侧开纵槽的管子,即在φ22X2mm的铝管外侧开出48条纵槽,如图所示。异丁烷蒸气在管外冷凝,管内通冷水,总传热系数较同条件下的光滑管提高2倍以上。开槽用于蒸发一侧时,总传热系数能大大的提升3~4倍。国外曾有人在内径为50.8mm、长度为2.44m的内、外开纵槽的铜管内,在常压下对清水进行蒸发实验,获得的总传热系数较同条件下的光滑管高3~4倍。蒸汽在管外侧槽峰上冷凝而产生冷凝液,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立即流至凹槽内,然后靠重力作用沿凹槽向下流动而 排走,使槽峰及其附近从始至终保持极薄的液膜,而且管的上、下端基本一致,使管子热阻很小,克服了前章介绍的在垂直光滑管上凝液膜上薄下厚使冷凝传热系数降低的缺陷。当纵槽开在沸腾液侧时,例如在升膜蒸发器中,溶液由下而上流过槽底,然后分布到槽峰,因此传热面始终保持薄膜蒸发状态,再加上蒸汽高速拉膜上升,使溶液侧的沸腾传热系数提高。

  1一加热室 2一分离室 3一除沫器 4—环形循环通道 1一加热室 2一分离室 3一循环管

  升一降膜蒸发器的结构如图5—5所示,由升膜管束和降膜管束组合而成。蒸发器的底部封头内有一隔板,将加热管束均分为二。原料液在预热器1中加热达到或接近沸点后,引入升膜加热管束2的底部,汽、液混合物经管束由顶部流人降膜加热管束3,然后转入分离器4,完成液由分离器底部取出。溶液在升膜和降膜管束内的布膜及操作情况分别与前述的升膜及降膜蒸发器内的情况完全相同。

  悬筐蒸发器适用于蒸发有晶体析出的溶液。缺点是设备耗材量大、占地面积大、加热管内的溶液滞留量大。

  外热式蒸发器,这种蒸发器的加热管较长,其长径之比为50—100。由于循环管内的溶液未受蒸汽加热,其密度较加热管内的大,因此形成溶液沿循环管下降而沿加热管上升的循环运动,循环速度可达1.5m/s。

  升一降膜蒸发器通常用于浓缩过程中粘度变化大的溶液;或厂房高度有一定限制的场合。若蒸发过程溶液的粘度变化大,推荐采用常压操作。

  刮板搅拌薄膜蒸发器的加热管是一根垂直的空心圆管,圆管外有夹套,内通加热蒸汽。圆管内装有可以旋转的搅拌叶片,叶片边缘与管内壁的间隙为0.25—1.5mm。原料液沿切线方向进入管内,由于受离心力、重力以及叶片的刮带作用,在管壁上形成旋转下降的薄膜,并不断地被蒸发,完成液由底部排出。

  悬筐式蒸发器是中央循环管蒸发器的改进。加热蒸汽由中央蒸汽管进入加热室,加热室悬挂在器内,可由顶部取出,便于清洗与更换。包围管束的外壳外壁面与蒸发器外壳内壁面间留有环隙通道,其作用与中央循环管类似,操作时溶液形成沿环隙通道下降而沿加热管上升的不断循环运动。一般环隙截面与加热管总截面积之比大于中央循环管式的,环隙截面积约为沸腾管总截面积的100%一150%,因此溶液循环速度较高,约在1~1.5m/s之间,改善了加热管内结垢情况,并提高了传热速率。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加热室由垂直管束组成,管束中央有一根直径较粗的管子。细管内单位体积溶液受热面大于粗管的,即前者受热好,溶液汽化得多,因此细管内汽液混合物的密度比粗管内的小,这种密度差促使溶液作沿粗管下降而沿细管上升的连续规则的自然循环运动。粗管称为降液管或中央循环管,细管称为沸腾管或加热管。为了促使溶液有良好的循环,中央循环管截面积一般为加热管总截面积的40%一100%。管束高度为1—2m;加热管直径在25~75mm之间、长径之比为20~40。

  刮板薄膜蒸发器是利用外加动力成膜的单程蒸发器,故适用于高粘度、易结晶、易结垢或热敏性溶液的蒸发。缺点是结构较为复杂、动力耗费大(约为3kW/m2传热面)、传热面积较小(一般为3—4m2/台),解决能力不大。

  前述的各种蒸发器都是间接加热的,工业上有时还采用直接加热蒸发器,图5—7所示的浸没燃烧蒸发器就是直接加热的蒸发器。将特殊的比例的燃烧气与空气直接喷人溶液中,燃烧气的温度可高达1200~1800℃,由于气、液间的温度差大,且气体对溶液产生强烈的鼓泡作用,使水分迅速蒸发,蒸出的二次蒸汽与烟道气一同由顶部排出。

  中央循环管蒸发器是从水平加热室、蛇管加热室等蒸发器发展而来的,相对于这些老式蒸发器而言,中央循环管蒸发器具有溶液循环好、传热效率高等优点;同时由于结构紧密相连、制造方便、操作可靠,故应用十分广泛,有“标准蒸发器”之称。但实际上由于结构的限制,循环速度一般在0.4~0.5m/s以下;且由于溶液的不断循环,使加·热管内的溶液始终接近完成液的浓度,故有溶液粘度大、沸点高等缺点;此外,这种蒸发器的加热室不易清洗。

  浸没燃烧蒸发器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不需要固定的传热面,热利用率高,适用于易结垢、易结晶或有腐蚀性溶液的蒸发,但不适于处理不能被燃烧气污染及热敏性物料的蒸发。目前大范围的应用于废酸处理工业。蒸发操作大范围的使用在各种工业中,对这类应用量大且面广的设备,如能作某些改进以提高蒸发强度,则对社会的经济影响是很显著的。不论是间接加热的非膜式还是膜式蒸发器,其主要元件都是加热管束。所以对蒸发器的加热管束加以改造,是提高蒸发器传热强度的可行途径。由蒸发器的发展历史也能够准确的看出,最初采用的是蛇管和横管蒸发器,后来发展为垂直管蒸发器,再进展为膜式蒸发器。要提高蒸发器的传热强度往往用减薄管子两侧液膜或增加膜内湍动程度的方法来实现。

  蒸发器主要由加热室及分离室组成。按加热室的结构和操作时溶液的流动情况,可将工业中常用的间接加热蒸发器分为循环型(非膜式)和单程型(膜式)两大类。

  这类蒸发器的特点是溶液在蒸发器内作连续的循环运动,以提高传热效果、缓和溶液结垢情况。由于引起循环运动的原因不同,可分为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两种类型。前者是由于溶液在加热室不同位置上的受热程度不同,产生了密度差而引起的循环运动;后者是依靠外加动力迫使溶液沿一个方向作循环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