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制循环蒸发结晶器的制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4-03-11 22:01:29 来源:小九直播下载电脑版

  现有的蒸发结晶器中用于加热物料蒸发的蒸汽供热管道直接内置于分离器罐体内,位于蒸汽供热管道周围的物料已被加热,蒸汽供热管道上方的物料温度较低,已加热的物料自然上升,温度较低的物料下降到蒸汽供热管道周围,物料通过自循环不断循环蒸发浓缩,析出晶体。但是当需要被蒸发的物料为有结垢性、结晶性、高浓度、高粘度等化工、食品、制药、环保工程的废液时,由于其流动性较差,受热蒸发的状态下也没办法形成良好的自循环,且易沾附于管道内壁,造成堵管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存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强制循环蒸发结晶器,利用循环泵使物料强制流动,增强物料的蒸发析晶效果,同时防止高浓度高粘度的物料出现堵管现象。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强制循环蒸发结晶器,包括分离器罐体(1)、浮选器(2)、加热装置(3)、冷凝器(4)和线)设置有分离器罐体入料口(11)、分离器罐体出汽口(12)和分离器罐体出料口(13),所述加热装置(3)设置有加热装置出料口(31)和加热装置入料口(32),所述冷凝器(4)设置有冷凝器入汽口(41)和冷凝器出水口(42);

  所述浮选器(2)紧靠所述分离器罐体(1)的底端设置,所述浮选器(2)与所述分离器罐体(1)相通,所述浮选器(2)的侧壁设置有物料进口(21),所述浮选器(2)的底端设置有晶体出口(22);所述加热装置出料口(31)与所述分离器罐体入料口(11)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冷凝器入汽口(41)与所述分离器罐体出汽口(12)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冷凝器(4)与所述线)连接;所述分离器罐体出料口(13)与所述加热装置入料口(32)之间通过循环泵(6)连接。通过这样的设计,增加循环泵,使高浓度高粘度物料强制流动,增强物料的蒸发析晶效果。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分离器罐体入料口(11)设置有喷淋器(14)。通过这样的设计,将物料水滴喷出,扩大液体的表面积,在真空环境下,急速闪蒸。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分离器罐体入料口(11)与所述分离器罐体出汽口(12)之间设置有竖向的隔板(15),所述隔板(15)位于所述分离器罐体(1)的内部,所述隔板(15)的底端凸出于所述喷淋器(14)。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预防从喷淋器喷出的液态物料被真空泵抽入冷凝器。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分离器罐体(1)的一侧与所述浮选器(2)的一侧竖直连接,所述分离器罐体(1)的另一侧倾斜设置且与所述浮选器(2)的另一侧连接。通过这样的设计,分离器罐体内蒸发析出的晶体能够自然滑落至浮选器内,避免晶体残留于分离器罐体内,同时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在不影响滑落的前提下,提高分离器罐体(1)的容积。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加热装置(3)为蒸汽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3)的顶部设置有蒸汽进口(33),所述加热装置(3)的底端设置有冷凝水出口(34),所述蒸汽进口(33)以及冷凝水出口(34)分别位于所述加热装置(3)的两侧。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轻松又有效的将物料均匀加热。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加热装置(3)内设置有折弯形物料流通管道(35),所述物料流通管道(35)与所述加热装置入料口(32)以及加热装置出料口(31)连通。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物料在加热装置内进行相对有效的受热。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晶体出口(22)与出料泵(7)连接。通过这样的设计,便于将析出的晶体抽出浮选器。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冷凝器(4)设置有冷却水进口(43)以及冷却水出口(44)。通过这样的设计,利用冷却水换热,可以将冷凝器内的蒸汽快速降温液化。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冷凝器出水口(42)与冷凝水泵(8)连接。通过这样的设计,便于将冷凝器内的冷凝水抽出处理。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冷凝器出水口(42)通过第一管路(91)与冷凝水泵(8)入口连通,所述冷凝水泵(8)出口通过第二管路(92)与三通阀连接,所述三通阀另外两个端口分别通过分离器罐体管路(93)与分离器罐体进水口(16)连通以及排水管路(94)与排水口连通;所述分离器罐体管路(93)上设置有分离器罐体管路阀(95),所述排水管路(94)上设置有排水管路阀(96)。通过这样的设计,可通过冷凝器内的冷凝水对分离器罐体的视窗进行清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强制循环蒸发结晶器结构符合常理,通过增加循环泵,对高浓度高粘度的物料进行强制流动,增强蒸发析晶效果,同时有很大效果预防堵管现象。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强制循环蒸发结晶器内物料流动和气体流动示意图(实线箭头为物料流动方向,虚线箭头为气体流动方向,黑色实心箭头为晶体或浓浆的流动方向)。

  图中:1、分离器罐体;11、分离器罐体入料口;12、分离器罐体出汽口;13、分离器罐体出料口;14、喷淋器;15、隔板;16、分离器罐体进水口;2、浮选器;21、物料进口;22、晶体出口;3、加热装置;31、加热装置出料口;32、加热装置入料口;33、蒸汽进口;34、冷凝水出口;35、物料流通管道;4、冷凝器;41、冷凝器入汽口;42、冷凝器出水口;43、冷却水进口;44、冷却水出口;5、线、第二管路;93、分离器罐体管路;94、排水管路;95、分离器罐体管路阀;96、排水管路阀。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实施例1的强制循环蒸发结晶器,包括分离器罐体1、浮选器2、加热装置3、冷凝器4和线设置有分离器罐体入料口11、分离器罐体出汽口12和分离器罐体出料口13,加热装置3设置有加热装置出料口31和加热装置入料口32,冷凝器4设置有冷凝器入汽口41和冷凝器出水口42;

  浮选器2紧靠分离器罐体1的底端设置,浮选器2与分离器罐体1相通,浮选器2的侧壁设置有物料进口21,浮选器2的底端设置有晶体出口22;加热装置出料口31与分离器罐体入料口11通过管道连通;冷凝器入汽口41与分离器罐体出汽口12通过管道连通,冷凝器4与线连接;分离器罐体出料口13与加热装置入料口32之间通过循环泵6连接。

  分离器罐体入料口11与分离器罐体出汽口12之间设置有竖向的隔板15,隔板15位于分离器罐体1的内部,隔板15的底端凸出于喷淋器14。

  分离器罐体1的一侧与浮选器2的一侧竖直连接,分离器罐体1的另一侧倾斜设置且与浮选器2的另一侧连接。

  加热装置3为蒸汽加热装置,加热装置3的顶部设置有蒸汽进口33,加热装置3的底端设置有冷凝水出口34,蒸汽进口33以及冷凝水出口34分别位于加热装置3的两侧。

  加热装置3内设置有折弯形物料流通管道35,物料流通管道35与加热装置入料口32以及加热装置出料口31连通。

  冷凝器出水口42通过第一管路91与冷凝水泵8入口连通,冷凝水泵8出口通过第二管路92与三通阀连接,三通阀另外两个端口分别通过分离器罐体管路93与分离器罐体进水口16连通以及排水管路94与排水口连通;分离器罐体管路93上设置有分离器罐体管路阀95,排水管路94上设置有排水管路阀96。

  物料流程:开启冷凝器4冷却循环水进出口阀,开启线将装置内压力小于大气压(负压),物料从物料进口21加入至分离器罐体1指定液位,通过循环泵6推力不断在加热装置3与分离器罐体1内形成循环;蒸汽从蒸汽进口33进入加热装置3给物料流通管道35内的物料均匀加热,物料通过循环泵6自下而上打入,沿物料流通管道35向上流动进入分离器罐体1后从喷淋器14喷出,在负压环境中低温沸腾汽化形成蒸汽向上被线抽出、流体受阻落下再经循环泵6吸入进入加热装置3继续循环;

  物料在被蒸发后,分离器罐体1内的液位会降低,此时需开启并调节好进料阀门的开度使分离器罐体1内的液位保持平衡;

  通过物料不断进入装置内蒸发,晶体析出并下落到浮选器2,通过出料泵7打出至下道工序;

  蒸发产生的蒸汽被线后通过冷却循环水换热形成冷凝水,开启冷凝水泵8、关闭分离器罐体管路阀95、开启排水管路阀96,冷凝水依次流过第一管路91、第二管路92以及排水管路94后排出生化或回收;

  开启冷凝水泵8、开启分离器罐体管路阀95、关闭排水管路阀96,冷凝水依次流过第一管路91、第二管路92以及分离器罐体管路93,可将冷凝水冲洗分离器罐体1内罐壁与视镜玻璃。

  蒸汽流程:蒸汽从蒸汽进口33进入加热装置3后,换热形成冷凝水从冷凝水出口34排出加热装置3去生化或回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能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探索新型氧化还原酶结构-功能关系,电催化反应机制 2.酶电催化导向的酶分子改造 3.纳米材料、生物功能多肽对酶-电极体系的影响4. 生物电化学传感和生物电合成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1.高分子材料的共混与复合 2.涉及材料功能化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高分子热稳定剂的研发

  高分子生物材料与生物传感器,包括抗菌/抗污高分子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材料、超分子水凝胶、蛋白质材料的合成与自组装、等离子体聚合功能薄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SPR)、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生物传感器等。

  1. 晶面可控氧化铝、碳基载体及催化剂等高性能、新结构催化材料研究 2. 乙烯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 3. 低碳不饱和烯烃的选择性氧化催化剂及工业技术开发

  1. 加氢精制 2. 选择加氢 3. 加氢脱氧 4. 介孔及介微孔分子筛合成及催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