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沈阳站楼市情报局-东北最高立体泊车楼即将运营

发布时间:2024-02-07 11:31:15 来源:小九直播下载电脑版

  占地仅790平,最多可同时停放248辆小型汽车。在沈阳市沈河区,高度达60米的立体泊车楼慢慢的开始试运营,预计4月初,将正式投入运营,项目投资建设方表示,这也是东北区域最高的立体泊车楼。

  通过向空中要空间,最大限度释放了土地资源的效能,这种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具备占地少、停车多、智能化等优点,为土地资源稀缺的核心地段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提供了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该智能立体泊车楼外观上更像一栋商务楼宇,其核心功能是为小型车辆提供进驻停车服务,共计有4个出口,分别对应4座垂直升降的塔库,其中3个塔库限高1.55米,供轿车停放;剩余的一个塔库限高2.05米,可供SUV等稍高一些的车辆停放。驾驶员应该要依据车辆真实的情况,选择相匹配的塔库。

  车辆进出口处,有红绿两色的指示灯,显示红灯时,表示塔库中有车辆在运行,显示绿灯时,就可以驶入停车了。

  当车辆驶入停车场入口处时,门口电子设备可自动识别车牌号,驾驶员按照指示将车辆停放到指定位置即可,随后,下车到入口处的显示屏操作存车,显示屏会显示是否锁车、遗忘物品等提示,确认过相关信息之后,卷帘门关闭,车辆将被停放至相应的车位中。

  其工作原理是用提升装置将车辆升降到指定层,然后用横移装置将车辆送入存车位,取车时,只需要在进出口处显示屏上输入车牌号,扫码缴费之后,车辆就会被送回到起始位置,值得一提的是,车辆进入后,会有旋转装置将车头调转,实现“头进头出”,对新手司机非常“友好”。

  总体来看,整一个完整的过程比想象中的更简单方便,整一个流程完全智能化,按提示操作即可,存取车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两三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

  “头一次知道沈阳还有这样的停车场,来取车不到一分钟就下来了,车头还给你调过来了,挺人性化的,也挺方便。”从抚顺到沈阳办事的梁先生说。

  惠通智能立体泊车楼地处沈阳市中央商务区,位于沈河区迎宾街东侧,项目北邻沈阳北站,南邻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核心地段。该区域周边分布有大量的商业、商务办公楼宇,停车需求较大。

  作为项目的投资建设者,在沈阳金迪晗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进看来,该项目除了高度在东北首屈一指外,智能化水平也很高,可实现全天24小时无人值守,此外,30到90秒的存取车效率也处于国内同类项目最优行列。

  但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核心地段,立体停车的最大优势无疑还是空间。据介绍,惠通智能立体泊车楼占地面积只有790平方米,并联四座垂直升降塔库隐藏于60米高的楼体中,最多可同时停泊248辆汽车,极大的节省了城市中心的停车占地面积。

  张文进和记者说,传统平面停车场占地存车比为25:1,即停1辆车需要25平方米,而惠通智能立体泊车楼的占地存车比可达2:1,停1辆车仅需要2平方米。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立体停车,未来可期。

  “从试运行开始以来,每天停车流量能达到200台次,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缓解了迎宾街周边的停车需求。”张文进说,由于安装了大量的机械自动装置,立体停车经营成本相较于平面停车更高,在惠通智能立体泊车楼建设之初,配比了一小部分商业空间,用于平衡成本。

  张文进表示,沈阳市立体停车的发展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但也正因如此,这也为公司能够带来更优的发展机遇,希望政府能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保障,不断推进立体停车发展。

  在核心区用地紧张情况下,如何最大程度释放地块效能?具备占地少、停车多、智能化等优点的立体停车场无疑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有效扩容泊位供给,缓解停车矛盾问题。

  沈河区作为沈阳市的中心城区,面临着地上闲置空间较小实际问题,在开展缓解停车矛盾综合治理工作中,针对不同区位停车特点,在各项综合治理措施中,散点式侧重选取相应治理措施。

  沈河区城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文化旅游区景点周边以智慧赋能为主,商业物流区则以综合性货运仓储集散式停车场建设为主,对于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和北站区域,将大力推进立体停车场建设。

  “立体停车场的建设运营,将从供给侧有效缓解我区停车矛盾较突出的现状。”沈河区城建局相关负责人说,在今后三年内,按照场地特点,地上与地下结合,陆续建设自走式立体停车场或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目前沈河区城建部门也在积极与停车企业沟通,深入区内各处,根据停车供需关系和场地实际情况,开展新建立体停车场和“平改立”工作调研,从选址、建设、审批、运营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同时,在沈阳市层面,支持立体停车的政策也在逐渐完备,已经编制完成《沈阳市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管理暂行办法》,将于近期正式出台。沈阳市城建局相关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办法将鼓励单位和个人利用自有用地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其中明确了减免相关土地价款、用地及审批手续以及按照建设形式给予不同标准补贴的支持鼓励政策。